湘西自治州肿瘤医院介入科成功开展腹主动脉瘤支架植入术
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的永久性局限性扩张,一般直径增加50%以上定义为动脉瘤。
通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直径>3cm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大多数患者平时没有明确症状,但如果出现动脉瘤破裂,患者可出现剧烈的腹痛、低血压、大出血,病情极其凶险,在短时间内患者即出现死亡。
腹主动脉瘤是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性疾病,普遍认为腹主动脉瘤的形成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涉及生物化学,炎性反应,环境,血流动力学等因素共同影响。
危险因素:行为因素(吸烟,喝酒),既往病史(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遗传因素(家族遗传,易患基因)。
腹主动脉瘤的诊断:
随着影像学和外科学技术的提高,及早筛查,诊断,治疗能够大幅度降低腹主动脉瘤的死亡率。根据病史及腹部脐周或中上腹扪及膨胀性搏动的肿块,有时有轻压痛,也可伴有下肢急性或慢性缺血症状,部分患者可听到腹部血管杂音,即可怀疑腹主动脉瘤。超声影像,动脉造影,CT检查,如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直径超过正常腹主动脉直径的50%以上或腹主动脉直径>3cm时,可明确诊断。
腹主动脉瘤治疗
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随着腔内治疗材料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腹主动脉瘤倾向于介入治疗。
随着“开窗技术”,“烟囱技术”等技术的诚实和带分支支架及多层支架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原本需要行开腹手术的腹主动脉瘤更倾向于腔内治疗。
患者吴某某,女,82岁,发现腹主动脉瘤3月余。经熟人介绍慕名来我院介入科找张正信主任就诊,张主任详询病人病情后考虑手术难度较大,经介入科团队多次协商,终制定周密介入诊疗方案,在我院介入手术室,局部麻醉下,经股动脉实施“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经皮动脉球囊扩张术,术后造影显示支架贴壁良好,瘤体消失。患者及家属非常感激。
介入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避免传统手术所带来的巨大创伤和痛苦,降低了开腹手术治疗的复杂腹主动脉患者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尤其对于一些有严重合并症,预期不能耐受传统开腹手术或手术后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高危病例提供了治疗机会。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介入微创治疗极大地提高了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咨询电话:
介入科张主任:13974338241
介入科:8232552
内页-联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