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保驾护航—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患者的介入治疗
我院(湘西自治州肿瘤医院)介入科4月6日收治一名患者杨某,男,35岁,左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呈紫红色。
术前下肢情况:左下肢肿胀明显(左侧小腿围43cm、大腿围57cm,右侧小腿围37cm、大腿44cm)。
术前CT报告:右侧肺动脉栓塞,下腔静脉栓塞。
4月9日拟行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术+经皮机械-药物血栓清除术。
植入下腔静脉滤网,部位准确,位置端正。
00:16
再次造影:见下腔静脉通畅,滤器形态正常,造影剂通过顺畅。
00:04
血栓清除术中
术中取出的血栓
4月23日(术后14天)取出下腔静脉滤网
4月24日(术后15天)双下肢情况:左下肢稍粗(左侧小腿围37cm、大腿围48cm,右侧小腿围37cm、大腿围44cm)。
4月26日患者康复出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引起的疾病。因血流回流受阻,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血栓陀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死亡。DVT和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一、DVT的临床分型
1、按部位分:
(1)周围型:腘静脉及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2)中央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3)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按严重程度分:
(1)常见型DVT。
(2)重症DVT,包括股青肿(下肢深静脉严重淤血)和股白肿(伴有下肢动脉持续痉挛)。
二、临床分期
急性期:发病后14天以内;
亚急性期:发病15~30天之间。
慢性期:发病30天以后
后遗症期:出现PTS症状。
慢性期或后遗症期急性发作:在慢性期或后遗症期基础上DVT再次急性发作。
病因及危险因素
①静脉血流滞缓:肢体制动、长期卧床、活动减少等
②静脉壁损伤:手术、创伤、感染等
③血液高凝状态:妊娠、产后、外科大手术等
DVT介入治疗的好处是安全性、时效性、综合性三方面考虑。
(1)安全性:对长段急性血栓介入治疗前置入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PE。采用PMT和(或)CDT可明显降低溶栓剂的用量,减少颅内及内脏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2)时效性:急性DVT的诊断一旦明确,宜尽快做介入处理,以缩短病程,提高管腔完全再通率,避免或减少静脉瓣膜粘连,降低瓣膜功能不全和血栓复发的发生率,尽量阻止病程进入慢性期和后遗症期。
(3)综合性:对DVT常采用几种方法综合治疗,如对急性期血栓在CDT的基础上,可结合使用PMT;对伴有髂静脉闭塞的DVT,可结合使用PTA和支架植入术,以迅速恢复血流,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湘西自治州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是四省边区最大、开展项目最全的肿瘤介入治疗专业科室。在周边地区肿瘤介入治疗,尤其是肝血管瘤、肝囊肿、肾囊肿、卵巢囊肿、肝癌及周围型肺癌的介入治疗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与长沙、北京、上海多家医院建立了长期的业务联系,是湖南省唯一一家(地市级)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联盟示范单位。
在肝、肺肿瘤的血管内微创介入治疗及经皮微创消融治疗、体内伽马刀治疗、前列腺增生肥大、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微创介入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并广泛开展肿瘤的光动力治疗、胆道门静脉射频消融及深部病变的活检、脾功能亢进的栓塞术、胆道支架、食道支架、血管支架植入,静脉血栓的介入及颈椎病、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四肢关节痛的疼痛介入治疗。
咨询电话:
介入科张主任:13974338241
介入科:8232552
内页-联系方式
